2021上半年《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報告》發布:監測惡意應用軟件千余款 隱私竊取占比最高

 行業資訊     |      2021-10-12 09:42:34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鄒阿江

為加快提升移動互聯網行業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能力,促進移動互聯網應用和經濟發展深入融合,助力四川數字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

10月11日,全國網絡安全周啟動當天,四川省首次發布《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報告(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芬运拇ㄊ?021年1月至8月移動互聯網應用數據檢測結果為基礎,從應用概況、漏洞情況、惡意應用情況、個人信息采集情況等多個維度闡述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安全現狀,展望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的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與各行各業需求融合,展現出了新的發展活力;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漏洞方面,檢測結果顯示,四川省移動應用的“中?!甭┒醋疃?,需進一步關注其安全加固和數據保護狀況??偟膩碚f,當下新技術帶來的安全問題日趨嚴重、物聯網惡意軟件不斷更新升級,四川省在未來網絡安全威脅治理工作中任重道遠。

《報告》由中共四川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指導,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四川分中心牽頭編寫。

四川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發展快速

游戲類應用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2021年上半年,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與各行各業需求融合,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展現出了新的發展活力。新冠疫情加速遠程辦公、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

在首次發布的《報告》中顯示,四川省Android應用共計41085款,約占全國總量1.22%,iOS應用共計14516款,微信公眾號56544個,微信小程序35390個,應用安裝包(APK)202295個。其中,四川省Android應用累計新增2105款,增幅為5.40%,遠高于全國,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發展快速。

另一方面,從地域分布情況來看,成都市移動應用數量位居本省第一,其次是綿陽市,德陽市位列第三。此外,南充市和瀘州市移動應用數量在本省總量的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這也顯示出四川省移動應用普及度較高,呈現以成都市為中心的發展趨勢。

同時,《報告》指出,根據移動應用所屬功能來看,游戲類應用數量占四川省總量的30.57%,位居第一,遠高于其他類型;生活實用類應用數量位居第二;辦公學習類應用數量位居第三?!秷蟾妗芬仓赋觯苿討毛@取個人信息較多,存在的安全風險是最高的,用戶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監測惡意程序應用1874款

隱私竊取占比最高

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往往在用戶不知情或未授權的情況下,在移動終端系統中安裝、運行以達到不正當目的可執行文件、程序模塊或程序片段。《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累計檢測到四川省含有惡意程序的應用1874款,絕大多數惡意程序均存在惡意扣費、綁綁定廣告插件,其中“隱私竊取”惡意程序類型占比最高,為59.55%。

雖然游戲類應用數量在全省占比最高,但從惡意應用在各功能分類中的分布情況來看,《報告》中提到,游戲類存在惡意應用的數量占四川省惡意應用總量的26.20%,位居第一;生活實用類占比13.87%,位居第二;系統工具類占比6.40%,位居第三。因此,可以看出,總量越大的移動應用類型潛在惡意應用風險越大。

此外,《報告》指出,四川省的惡意程序分發渠道排名第一的是“應用寶”,排名第二是“豌豆莢”,排名第三的是“搜狗應用”。

超八成以上的游戲類應用存在安全漏洞

容易造成用戶個人信息泄露

隨著收集途徑的多樣化,移動互聯網應用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亂象層出不窮。例如:有些應用軟件在收集信息之前未予明示或通過文字游戲誘導用戶同意,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對用戶隱私和利益帶來潛在風險和危害。

《報告》顯示,四川省移動應用的個人隱私權限采集情況,較為靠前的分別為:WIFI、電話、系統、應用列表、自定義權限等。跟蹤監管部門通報下架的104款四川省移動應用相關版本的有效下載渠道,發現截至到8月底有16款下架應用在部分渠道仍可有效下載。

而從存在個人信息合規性問題移動應用的功能類型來看,游戲類移動應用數量較多、受眾面廣,超八成以上的游戲類應用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合規性問題,一旦出現安全漏洞,容易造成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

2021年上半年,我省雖然未發生針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特別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大網絡安全事件,但存在潛在風險需提高警惕、引起重視。

因此,四川省首次發布《四川省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報告》,并提到互聯網移動應用安全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重要性將會更為凸顯;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技術與移動互聯網應用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將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此外,隨著產業鏈更加復雜多樣,供應鏈安全風險不容忽視。